close

  本周一是一年一度的少先隊建隊日,也是成都實驗小學明道分校學生幹部競選的日子。從各班競選中勝出的優勝選手,需要一一登上校級演講臺展示競選夢想和“施政綱領”,以競聘校內20多個校級少先隊幹部稱號。然而,讓老師們意外的是,70多個候選人,無一人競選“清潔委員”。
  “不好聽”、“不像幹部“、“做的工作不能反映和體現自身特長”是孩子們不競選清潔委員的原因。這些10多歲孩子的思維里,早已投射下了成人世界的影子。
  成都商報記者 汪玲 攝影記者 盧祥龍
  致家長/
  別輕易鼓勵孩子當班長
  還記得你們小時候當清潔委員的威風嗎,可以安排值日順序、指揮小伙伴打掃教室樓道,讓校園變得潔凈又美麗。
  而現在,你們的孩子已經“不愛勞動”了。也許因為你曾鼓勵他“要爭取當上班長哦”,他們想努力實現你的目標,為學習委員、班長之類的崗位而努力,而“清潔委員”卻無人問津。成人世界的權力追逐,已投射在小學校園。
  致學生/
  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
  也許“清潔委員”是一個略顯寒磣的稱呼,但老師說了,從崗位設置和分工來看,清潔委員反而更重要。勞動,無論在任何領域都是一項優秀的品質。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而立志做大事,勤勞是最最基本的前提。
  現場
  70個娃娃競選幹部
  清潔委員無人競選
  你在競選哪個班幹部職位?
  學習委員 16人
  宣傳委員 15人
  文娛委員 10人
  體育委員 7人
  組織委員 5人
  紀檢委員 3人
  清潔委員 0人
  成都實驗小學明道分校的大隊委競選每年都設定在建隊日當天,這天,孩子們悉數登臺,展示才藝、模擬就職演說。臺下的評委既有老師也有同學。然而,這次一天競選下來,評委之一、老師李茂淵卻敏感地發現,竟然沒有一個同學競聘“清潔委員”。
  記者翻開70位候選人在競選前填寫的申報表格,最熱的競聘職位當屬“學習委員”,共有16人競爭,其次是“宣傳委員”,有15人報名;想當大隊長的2人;瞄準副大隊長職務的有12人;被稱為藝體排頭兵的“文娛委員”、“體育委員”也比較熱,前者10人競選,後者7人報名;相對冷一些的崗位是“組織委員”和“紀檢委員”,但分別也有5人和3人報名,唯獨“清潔委員”的競選者是“零”。
  “‘清潔委員’很少有人願意乾,這是歷次校內競選都存在的現象,而無人競選這還是這麼多年來頭一次”。學校大隊輔導員田納老師對此也很無奈,她只好苦笑著說,“大概是同學們一聽清潔委員就覺得是專門打掃衛生的”,但在她看來,其實從崗位設置和分工來看,清潔委員反而比大隊委、學習委員、宣傳委員等崗位更為重要。因為清潔委員是負責校內各教室的清潔衛生督查的,有時也會組織一些活動,組織大家重視校園環境,如果沒有這個崗位,校園衛生就會受到影響。倒是“學習委員”有點像是個“閑職”,只有全校組織大型的活動時,才會需要他們參與,寫一些報道、組織同學等,“不過聽起來顯然要高大上許多”。
  調查
  30個學生隨機答問
  清潔委員無人想當
  你最想乾哪個班幹部職位?
  (隨機調查30小學生)
  學習委員 11人
  紀律委員 10人
  班長 5人
  音樂委員 2人
  體育委員 2人
  清潔委員 0人
  孩子們為什麼不競選清潔委員?在其他中小學,“清潔委員”遇冷的現象也普遍存在。記者昨日隨機選取了實驗小學、少城小學、草堂小學、磨子橋小學、科華中路小學共30位小學5、6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
  “聽起來就像每天打掃衛生的”
  六年級的小譚說,因為清潔委員聽起來就像是每天打掃衛生的,這個崗位不能讓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得到施展。
  “親戚都說,加油當班長哈!”
  五年級的小瑩說,自己二年級時當了班裡的清潔委員,過年時,一說出口,叔叔伯伯們都說:“啊?清潔委員啊?下次咱們加油當班長哈!”
  “聽起來也太寒磣了”
  六年級的小蘇則表示,學習委員代表著學習成績最優異的象徵,聽起來就好聽,而清潔委員聽起來也太寒磣了。而且每天參與檢查清潔衛生也非常花時間,會影響自己的安排。
  “學習委員、組織委員才像幹部”
  一位受訪的男生告訴記者,在他心裡“只有班長、學習委員、組織委員才像幹部,清潔委員就是個打雜的”。
  無獨有偶
  “90後”研究生不幫老師擦黑板了
  無獨有偶,昨日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教授謝謙也在微博上發出對90後研究生的調侃,其中內容也是指向“勞動”。謝謙稱,上周他與歷史文化學院一位教授說起“90後”研究生和“70後”、“80後”研究生的區別,兩人最後的結論居然是———“沒人擦黑板”。
  謝謙回憶,“大概從前年開始,課間休息去衛生間抽煙,回到教室,黑板依然如故,只好自己擦”。一邊擦黑板,謝謙也一邊想,“學生為老師擦個黑板就這麼艱難嗎?”擦黑板本是小事一樁,但謝謙認為,從中體現的是新一代學生更為複雜的人情世故和世俗紛擾。
  
  取消三道杠 幹部變志願者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班主任把學生們愛競聘的崗位分為兩種:一種是像“學習委員”、“班長”這類,“因為他們的稱呼已經內化成為一種班級最優秀學生代名詞的崗位,這類崗位實際乾的工作少,但享受的榮譽更多;另一種就是像“組織委員”或“紀律委員”這樣“手握實權”又不會太累的崗位。
  為了讓學生們重視“清潔委員”,這位班主任給清潔委員也賦予了扣罰其他同學操行分的特權,比如哪個小組打掃衛生時不夠認真,清潔委員的打分將立即影響小組的整體評分。“這一招還比較有用,雖然清潔委員仍不是大多孩子們的首選,但畢竟不抗拒了”。
  “從小不愛勞動、熱衷於當幹部、不願意主動付出,這樣的孩子能承擔起中國的未來嗎?”針對孩子們不願意當清潔委員的現象,成年人也表示擔憂。昨日,記者隨機採訪了5位初中老師,他們紛紛表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學生已經表現得比上一代更為功利化。
  “實際上,孩子們的選擇並沒有對錯之分,這都是成人世界在孩子心裡的投射”。實驗小學明道分校校長周學靜說,孩子們內心都希望去爭取更趨於理想化、更好的生活和崗位,這一點是每個人的權利,不分對錯。但為了爭取這些而放棄了接地氣的務實行動就有些危險了,這就需要教育去引導。
  為此,實驗小學明道分校從今年起將取消三道杠,淡化孩子們對於“幹部”的認識。同時,改革學校大隊部設置,撤銷學習委員、宣傳委員、大隊長、清潔委員、文娛委員、體育委員等崗位設置,統稱為大隊部“志願者”,學生們自主申報可以為學校做些什麼,可以為同學提供哪些服務,再按申報安排志願服務項目,讓這些優秀學生不再被“幹部”這個稱呼左右,先學會志願者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精神,讓孩子們明白每一個崗位都需要付出務實勞動,都值得被尊重。
  
  編後
  小學生染大官癮是大人的“病”
  聽說過“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訓誡,卻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相反的一幕。小學生爭當學習委員,沒人想當清潔委員,希望“從小做大官”。
  一個30小學生的調查還發現,在希望當班幹部的小學生當中,更多的人渴望光鮮而非“寒磣”的職位。原因是:“班長、學習委員、組織委員才像幹部”“清潔委員聽起來就像每天打掃衛生的”等。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看看孩子們高度一致的“當官”選擇,和童言無忌的“當官”理由,卻讓人怎麼也笑不出來。在他們眼中,“當官”,儼然成了“位高權重錢多責任輕”的代名詞。他們選擇“當官”,更多的是艷羡“官員”只講權利、不講責任義務的好處。因此,與其說這些孩子具有一顆上進的心,還不如說他們打小就被養成了一種不良的為“官”意識。
  孩子們這種念頭的產生,不能不說是受到成人的影響。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處處感受到一些官員的特權做派,而權力不受監督的現象也不少。要想輓救那些身染重度“官癮”的小學生,成人很有必要先救自己。  (原標題:小學選清潔委員 0人報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aezflqtzn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